新疆最大的鬼屋,其实是博物馆
(友情提醒:有干尸图片,如有不适赶紧退出。)
八年前在新疆搭顺风车旅行,坐上一个吐鲁番维吾尔族大哥的车,车窗外温度逼近40度,他却突然谈起阴冷的话题。
“喂,小孩,你知道新疆最大的鬼屋在哪里吗?”
我摇摇头,他比刚才更来劲:“在博物馆里头,都是干的尸体,你必须去看看。我带我女儿去看,她都被吓哭了。”
之后我的行程便和博物馆深度捆绑,这么多年过去了,每当和朋友聊起新疆的土特产,我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不是吐鲁番的葡萄,也不是鄯善的哈密瓜,而是遍布新疆各个地区博物馆里头的干尸。
因为放眼全国,你也找不到一个博物馆,能够像新疆的博物馆那样,收藏古代干尸多到足够专门开一个主题性陈列的地步。
市面上的密室逃脱,在新疆博物馆的干尸展面前都是弟弟。那些不过是假把式,而新疆的干尸是真家伙。
“在新疆最神奇的经历,就是在走丝绸之路沿线的时候,遇到博物馆停电,工作人员就给我一个手电,让我一个人在漆黑的展厅的参观,然后猝不及防地在展厅的转角看到两具2000多年的干尸,刺激得不行。”
新疆朋友建议我去当地的博物馆最好穿件外套,因为将收获背脊发凉的观展体验。
“夏天的吐鲁番,气温高达40度,但你只要踏进吐鲁番博物馆的三楼,都不用开空调,就会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冲到脑门。”
为了抵消恐惧,有的游客会站在展厅门口,等人多的时候再一起进。
逛其他地方的博物馆恨不得人少一些,看新疆的干尸展则恨不得碰上几个大旅行团。
“我当初在乌鲁木齐博物馆,在干尸展厅的门口不敢进去,因为里面没有人。等来了一队武警(来参观博物馆的),阳气十足,我才跟着进去了。”
一方面想开开眼界,另一方面又胆战心惊,导致很多游客在新疆的博物馆留下超出预期的游览印象。
多年以后,可能会忘记喀纳斯的湖水、那拉提的草原和巴音布鲁克的九曲十八弯,但绝对不会忘记自己错把“干尸通史陈列”看成“干尸通铺陈列”的惊悚感。
为了让游客体验真正的博物馆奇妙夜,吐鲁番博物馆曾搞过在干尸馆扎帐篷过夜的活动。
和干尸共度一宿,据说有几个香港的林正英电影爱好者得知这个活动,当天就在看机票。
假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,巴州博物馆,吐鲁番博物馆,和田地区博物馆,若羌县博物馆,楼兰博物馆的干尸都无法让你看过瘾。
还可以去且末县的扎滚鲁克墓地,那里的展馆直接建在墓地原址上,一个墓里头有20多具干尸。
关于能不能拍摄干尸的话题,在多个摄影论坛曾引发过讨论,有人坚决反对,认为给干尸拍照是不尊重死者的行为。
也有人从玄学角度分析,认为新疆的干尸动不动都是两三千年前的,魂魄早就轮回转世多少次了,把他当作一具人形物品即可,不必太害怕。
最后激烈的争论止步于一张被手机镜头智能识别的干尸照片,系统识别的标签是美食。
一些博物馆爱好者,平时选择旅游目的地,都是优先看这座城市有什么博物馆值得一看,在他们眼中,新疆博物馆跟新疆的饭菜一样实在,不整虚的。
“湖南省博物馆所藏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女尸,够牛了吧,但尸体被博物馆层层保护,你只能隔着好几米远远观看,一些尸体的细节,完全看不到。新疆博物馆,好嘛,不整那些虚的,你只需要隔着玻璃展柜,什么干尸的眉毛、指甲,细节看得一清二楚。”
吐鲁番博物馆,干尸手上的刺青
“记得新疆博物馆二楼全是干尸,有小河公主,还有楼兰美女,一位将军,两对夫妻,印象最深刻的是手指甲上还保存有当时类似于指甲油一样的色彩。”
和埃及木乃伊人工制作保存的尸体不同,新疆的干尸主要仰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最震撼的是除了成年人,也有婴儿干尸。出土于且末扎滚鲁克古墓群的一具干尸,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婴儿干尸。
根据研究,这具干尸距今约2800年,死亡时大概只有8-10个月。 一块毛毡裹着小小的身体,露出一个圆圆的婴孩脑袋,第一眼看像布娃娃,恐怖指数不比安娜贝尔低。
新疆由于气候干燥,沙质土壤渗水快,加上古代人埋葬喜欢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方,不容易形成积水,地表水、空气、寄生物很难侵入到墓穴,使尸体在腐败前能自然脱水,形成干尸。
就连几十年前的坟墓,尸体也依然保存完好不会腐烂。
有个网友的哥哥十几年前去世后安葬在乌鲁木齐一号立井公墓,五六年后因为建设,公墓拆迁,于是他们去把他哥哥的坟墓挖开,尸体萎缩了,耳朵只留下一条痕迹,但是整体还保存完好,甚至能认得清面目。
一具一具的干尸,仿佛被装进一层看不见的时间胶囊里。
有人说博物馆展出干尸是一种资源浪费,但考古其实从一定意义上,也在探讨哲学上的三个终极问题:我是谁,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。
他们曾经也是活着的生命,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。